她,是工程机械大家族的小众,却能“四两拔千斤”决定着建筑物的终高度和质量;他,是投身桩工机械20余年的专家,对行业发展视角独到。“新常态”下,桩工机械行业将何去何从,他将给予怎样的研判?近日,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对话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桩工机械分会秘书长黄志明先生。
当下:回归本位 回复健康
以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事件为分水岭,桩工机械行业开始失去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势头。从2013年起,销量开始下滑,今年上半年的状况更加严峻,国内市场新机销售异常困难。在“旋挖热”旋风下被吸进行业的部分工程机械行业外企业或停产、或偃旗息鼓;规模型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新机销量锐减、二手机处置面临成本压力、应收和库存高企,而下游客户端的艰难生存状态依然不见改观。这是黄志明眼中当下桩工机械行业的现状。
透过萧瑟的市场表象,黄志明认为,是时候回归行业本位了。以桩工机械的土方量指标衡量,决定了本行业“小众”的基本特性,行业高峰时约100亿的销售额和工程机械行业超过5000亿的规模相比,便是一个充分的证明;从近十年的行业发展轨迹看,铁路、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高投入的不可持续性,注定了行业“盛宴”终将散场,客人众多、餐具丰富,而餐食和酒从厨房已搬不出多少了,其狼狈情景可想而知;各种眼花缭乱的营销方式支撑下的拉动,确实有效扩大了市场容量,但客户端的非化、投机性、以及“小弱散”等市场变异性及其经年发酵,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行业生态链经营风险的持续积累,如今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借鉴国外主要同行业的发展历史,单一市场、单一产品必定经历“低→高→低”这一变化模式,市场和产品的多元化则是必然趋势。
不管愿意与否,首先必须承认,目前这个行业已经生病,并且病情不轻。既然病了,就要看医生,舍得掏钱做检查、抓药、乃至手术;病人就不能像健康者一样依然拼命工作,要静下心来疗养恢复;闲时还要回忆总结一下为何得病,是环境所致?是劳累过度?还是吃穿不得法?抑或某个器官病变?注重保养未必能保证不得病,但无视保养则迟早得病。
黄志明认为,行业内企业各具特点,行业组织无权、也无法规定各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为,但可提供一些视角或观点作为参考。在市场状况发生变化的当下,我们的经营目标是否进行了根本的变革?以销量为例,我们是否总还是念念不忘鼎盛时的“辉煌”数据,并以此作为标杆?我们的经营业务是否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对一些原来忽视的或看不上的业务加以足够的重视并予投入?所谓的主力机种真的就能宝刀不老,只要小打小闹改头换面一下,依然能通吃?和国际标杆企业相比,我们的市场及产品多元化培育是否已然成熟?
趋势:开拓新品 细分市场
凭借20多年的桩工机械从业经验,黄志明的脑海中对未来发展已有清晰的思路。他说,目前各种运营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但企业的竞争力基础永远是产品,丢掉产品创新,其他都会沦为空壳。下游市场及需求是动态发展的,正确及时把握其施工工法的变化趋势、技术及环保发展趋势,是产品开发节奏设定的根基。产品的开发模式必须由模仿跟进为主,向基于施工对象(岩土)及其需求、具有更多个性化特征的原创性开发转变;必须逐步积累和培育具有本公司鲜明特征的核心技术,并通过技术嫁接,在不同领域、不同机种间实现推广应用。
目前,在满足“深、大、硬” 等复杂地层需求的施工设备及其配套工作装置开发,水上、丘陵、狭窄作业面、高度受限等各类特殊作业条件下的设备开发等方面,尚有许多空白点。这些方面的开发,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而恰恰这一点,是我们很多规模型企业不屑、不愿、也不善去做的,但长此以往,会逐步丧失技术优势,并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的退化。
随着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海外市场日益成为重点市场,市场的细分特征将越发显著。开发出一款产品,形成批量效应,可以维持几年不变,这一格局可能会逐步打破。同时也应看到,桩工机械行业内机种发展的不均衡性,一方面凸显出可供选择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恰恰是值得开垦的处女地,但这同样需要认知。
基于公司自身的各种修炼当不言而喻,同时,规模型企业是否也可考虑发挥平台作用,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鲜明特色的化公司及其产品,通过不同合作方式,有机串联,形成共赢发展的格局。在这方面虽存在很多障碍或困难,但也可能摸索出一条相对快捷有效的发展之路。
未来:提升服务 借势而为
作为基础工程不可或缺的施工设备领域,桩工机械行业的作用将越发突出。基于对行业本质的判断,以及对国内外桩工机械行业发展态势的把握,黄志明对桩工机械行业的未来非常乐观,坚信行业终将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未来会由于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的有效投入,加上理性的销售方式,顺势而为的各类新型营运模式,这个行业将呈现更具魅力的一面。
黄志明认为,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相似,桩工机械行业内企业也将面临两大转型,一个是基于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另一个是基于向“互联网+”的转型。
“服务型制造”将使“产品”不仅是单纯的硬件,而是具有丰富服务内涵支撑的,能有效提升客户盈利能力的“产品服务包”,以此也会扩大和丰富企业利润来源的环节与点。应用“互联网+”模式对企业进行改造或补充势在必行,将逐步渗透到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采购、物流、售中、售后服务、以及旧机回收与再制造等各主要环节中,可以更好地促进“精益研发”、“精益生产”、“营销”、以及“服务”等环节的发展,使其由定性向定量转变,由“事后”向“事前预测”及“即时统计”转变。“互联网+”模式的应用将改变行业整体格局。